所以思想大解放,改革大突破,对于海南是首要的。
首先,在国民经济层面上,不顾国情以重工业为优先发展方向,在农业政策层面上,推行以粮为纲、全面扫光的方针,都造成宏观的资源错配。因此,以孙志刚事件为代表的这一轮制度变革,实际上包括一系列诸如此类的突破,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接下来,我们围绕这些方面概括中国特色城市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改革过程)的三个特征化事实。在统计上的表现,就是在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与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之间一直存在一个缺口,2017年前者为58.5%,后者为42.4%。由此出发,中国以城市化为代表的改革和发展经验,可以回答下列问题从而解决一般的发展问题:第一,通过改革解决生产要素积累的激励问题和生产要素重新配置机制问题,把必要条件转化为实际经济增长。第三,随着发展阶段变化而不断调整改革的重点,以保持和挖掘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二、中国特色城市化的特征化事实 从过去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选取的上述三个历史事件,分别代表着改革如何解除劳动力退出、流动和进入的体制障碍。
破除阻碍这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核心是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家庭承包制的直接目的,是改进对农业生产和劳动的激励机制,给予农户经营自主权和对剩余产品的索取权。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不管是对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来说,要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世界、今天的社会,通识教育越来越重要,要把自己方方面面的人力资本都做得更好、挖掘发展得更好,就变得更加重要。
这个结论让人感觉到很失望、悲观,好像不应该这样子。人不通过这些教训就不会学好。特别是如果政府随时可以出来救银行,那么银行作为社会老百姓基本财富保障的载体,给社会老百姓提供的信任、放心程度会很高。幸运的是,耶鲁大学同意他不参加托福和 GRE 考试就予以录取,而且给了奖学金。
所以,这两边放在一起来看,我觉得这就为什么我们现代人生活在现代世界上还是蛮幸运的。现在 40 年了,如果让你回看中国崛起的历史,你有什么比较大的感受吗?认为未来中国会面临什么风险和挑战? 陈:中国到今天,比起 40 年以前,我们的处境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好转。
我们看到哪些国家对中国经济、中国社会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们就根据这个答案去决定国际关系应该怎么样做。Q:所以不愿意面对小危机,最后肯定就是一个大危机,很可能到时大家都无法承受? 陈:对。你说:回看美国历史,每次金融危机之后都会有改革和创新,但这些改革和创新都埋下了新的危机种子。到了 2001 年 7 月 15 日,陈志武在飞机上从头到尾看了 2001 年第 7 期的《财经》杂志,发现中国的金融市场已经有很大变化。
另外,他也从事过一些金融实业,是 Zebra Capital Management 三名创始合伙人之一。但这两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很多限制。原来(不是这样),潘石屹 1990 年代初就开始做起来房地产,他自己并没有那么多钱。这是房地产自由交易的好处,但另一方面也有风险。
2018 年 6 月,陈志武去印度开会,发现了其他国家对中国态度的转变。第二,大家想一想,你如果没有财务上的自由,没有未来生老病死经济上的安全保障,你怎么有个人自由?怎么有个人权利?怎么可以远走高飞,天不怕地不怕?等你饿肚子,等你一生病,你就马上就被教训、被提醒。
我看你在书中提到,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的救市手法和传递出的政府兜底信号其实可能为下一轮危机埋下种子。当然可以怪他们有偏见,但是其它原因呢? 陈志武在微博上写道。
Q:其实和贸易战相关的是全球化,但很多人都担心现在的全球化加剧了全世界的不平等,还带来了金融危机和移民危机等问题。原因是当时耶鲁大学做金融经济学方向有两位名教授,工作也很好找,所以朋友告诉他应该选金融经济学专业,他接受了。都是一些基础性的,跟人类文明化历史相关的这些话题,当然都是从金融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从人类怎么样应对风险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进入 陈志武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全球化 金融改革 。Q:未来中国很可能有这样一种趋势? 陈:我觉得中国人、中国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适合于其他社会那些经历、那些规律,你放心,也适合于中国社会。这就是为什么人性加上未来固有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金融泡沫、金融危机总会发生,而且很多时候是应该发生。
为什么即使法治发展不到位也能发展出大银行,但资本市场却不然? 陈:因为大银行相对来讲,通过政府的行政权力控制可以把它做成一定规模。陈: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为什么?能不能具体讲讲? 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买房子、投机、投资,还是做企业,包括子女教育,我们都知道你这一次这样做了,(下次还会再来)。那么,中国的外交关系也应该按照这样一个基本逻辑去做——哪些国家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这些国家对中国来说就是最重要的,搞好跟他们的关系也应该是放在第一位。
你在书中提到:现在中国的房价是越调控越上涨。Q:具体怎么讲?哪些方面的规则? 陈:太多了,太多了。
然后现在的四五家、新的民营银行,到目前为止,根据他们自己的特色定位也做得蛮好。所以,让房地产交易充分自由的社会,也是让房地产价值最大化的社会。也是从那时起,陈志武才开始真正全力以赴地关注中国的事情。Q:金融危机后,很多人都在呼吁政府要加强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监管。
这种政策是最典型造成富的更富,普通人更难有机会去发财致富的表现。但是,长久来说,越是这样做,就越把房地产泡沫吹得越大,使得以后更多的人,包括年轻人都高价买房以后,出现最后大跌概率就大大提升。
没有这些,就像我们今天现在看到,很多跨境投资和跨境贸易就很难做。那时的陈志武很有理想主义气质,觉得系统工程没什么意思,挺空。
既然有金融泡沫的发生,而且有市场参与者知道怎么样操纵市场和股民的心理,使得这些泡沫转往往短期内都没办法避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而把长期房地产风险给加大了。
我最近也花了一些时间做这方面的研究,收集的素材也比较多。因为一窝蜂地都回归,对某些公司来说,这不是好事。当然,我以前也谈到,实际上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总的来讲,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现在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消费差距实际上没有太多恶化。当然,我知道这个话题我不能够说得更明显了。
陈:不止带来风险,而且带来了很多不公平。因为到时候你卖不出去,反正有政府帮你来去库存。
5、中国资本市场搞不好,股市搞不好,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工程思维还是唱主角,而不是金融思维、市场思维来唱主角 Q:现实问题太多,但时间有限,来不及问完,所以我最后想问两个历史相关的问题。尽管这些大公司并没有以前办银行的经历,所以这背后的逻辑严重有问题。
而在陈志武离开中国,前往美国读书、任教的 30 年,中国也发生了巨变。所以这样一来,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有了金融市场,再加上有了现代不同国家的政府福利保障,就使得现代社会的人真正饿死的(越来越少)。